如果过敏影响到呼吸功能,常会出现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、口腔(黏膜)变态反应综合征等症状。
嘴唇和眼睛红肿;
湿疹、荨麻疹、风团;
药疹;
特应性皮炎;
3、胃肠道的症状包括:
频繁的、严重的呕吐或者食物反流(正常人也会呕吐和反流,过敏会导致更加频繁的呕吐);
腹泻或者便秘,或肛门红肿、起红疹(常见于婴幼儿)。
什么人易发生过敏?
在过敏性疾病患者中,大约有40%-50%的患者存在家族过敏史。湿疹、特应性皮炎、过敏性鼻炎、过敏性哮喘等,均与遗传易感有关。研究表明:如果父母有过敏史,那么孩子更容易发生过敏。如果父母中有一方有过敏史,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达20%-40%;如果父母双方都有过敏史,孩子发生过敏的风险达40%-60%;如果父母双方都具有相同的过敏症状(如哮喘、湿疹等),孩子具有相同症状的风险高达50%-80%。值得注意的是,即使父母双方都无过敏史,孩子仍有发生过敏的可能,约5%-15%。
早在2015年,我国疾控中心就发布了过敏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。结果显示出我国婴幼儿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近几年快速上升。参与调查的婴幼儿家长中,超过四成的家长在接受调查时表示,自己的孩子曾经发生或者是正在发生过敏症状,0到2岁婴幼儿最为常见。其中,过敏性症状以皮疹瘙痒、眼鼻症状和胃肠道症状为主。
我国婴幼儿患过敏性疾病的概率从孕期就已经开始存在,有数据表明:
①剖宫产出生的婴幼儿中有44%出现过敏性疾病症状,发生过敏性疾病的关联强度相对于自然分娩为其1.3倍;
②孕期使用抗生素或解热镇痛药、消毒剂或杀虫驱蚊剂;吸烟或经常接触吸烟环境等也会增加婴幼儿患过敏
③出生三天内不是纯母乳喂养,添加普通配方奶粉,也易造成宝宝过敏。
首先需要明确自己是对什么过敏,什么情况导致的过敏。如果是食物过敏,对于查明的食物类过敏原,一定要坚持“一口也不吃”原则。对于“花粉症”、过敏性鼻炎患者,在花粉高峰季一定尽量减少外出,在家的时候要关闭门窗;注意保暖,气候转变极易感冒引发鼻炎;外出时应佩戴口罩。
过敏体质的人群一定要保证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干净和整洁,以及避免接触灰尘及化学气体特别是有害气体。还要定期用热水清洗床上用品及沙发罩等,并将被褥放在太阳底下暴晒,以此有效杀死螨虫,这样就可以减少空气中的病菌入侵身体,从而减少过敏的现象发生。另外,还要对空调、空气净化器等家用电器的滤网、滤芯定期进行清洗。
平时一定要调整健康的生活习惯,坚持规律的生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,增强体质,工作要劳逸结合,使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。日常还要保持充足的睡眠,心情舒畅。饮食方面,要多吃新鲜蔬果和发酵类食物。